5 月 28 日,武汉学院通识教育课部心理协会主办的 “绿光行动 —— 生命成长观察计划” 结营仪式暨 “绿植生命展” 在心理健康中心闭幕。这场为期两个月的生命教育实践,以 “萌芽 — 生长 — 绽放” 三部曲为脉络,带领百余名师生在植物养护中感悟生命韧性,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注入自然力量。
一、双向成长:植物与心灵的共生之旅
3 月 26 日,图书馆广场的绿植领养仪式拉开序幕。首批师生领取幼苗,在 “绿光社群” 开启双线记录,让幼苗成为 “责任与希望” 的象征,引导参与者在日常照料中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联结。

4 月至 5 月的 8 周打卡期,参与者在解决植物养护问题中培养耐心,在 “心情标记” 与生长节点的对应中,发现 “照料生命” 与 “情绪管理” 的内在共鸣。学生王同学在打卡中写道:“为枯苗换土时,突然懂得对待坏情绪也要温柔而坚定。”
结营现场,“时光走廊” 照片墙串联起植物生长轨迹。学生代表分享感悟:王同学从濒临枯萎的植物重获生机中理解抗挫力,谢同学在浇水声中寻得心灵平静。郑欢老师致辞指出:“植物是静默的导师,教会我们在快节奏中慢下来,于细微处看见生命力量。”

二、爱心接力:从个体养护到温暖传递
“绿植生命展” 现场,30 余盆绿植因暑假宿舍无人照料,被师生主动捐赠至敬老院,让这份凝结着爱与责任的生命陪伴延续下去。
学生代表闫芮分享道:“想到绿植能陪伴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仿佛为它们找到了更有意义的‘新家’。带着‘这是给老人的礼物’的心情照料,连浇水都多了份温柔。” 郑欢老师表示:“当养护责任转化为对他人的关怀,生命教育便真正触及心灵。” 这场捐赠不仅延续了植物的生命,更让 “责任” 与 “爱” 的内涵在传递中升华。

三、绿意延续:让生命教育成为心灵底色
活动尾声,全员手持绿植合影,定格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这场从“三件好事打卡” 延伸的实践,以 “观察 — 记录 — 分享 — 传递” 闭环,将抽象的心理成长转化为可触摸的自然体验。线上社群持续更新养护知识与感悟,让 “慢观生命” 成为师生的日常习惯。
从春日萌芽到夏日绽放,“绿光行动” 不仅是一场植物生长的观察之旅,更是一次心灵成长的探秘之旅。当参与者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回归日常,这场充满绿意的教育实践,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校园内外播撒着关于爱、责任与韧性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