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河是咱官沟水库的支流,得一起护好!”8月19日,湖北襄阳襄州区双沟镇杜沟村文化广场上,武汉学院通识教育课部2023级学生杜妍用方言拉开宣讲序幕。8月19日至22日,她带领该校环境治理暑假社会实践团,深入官沟流域四村开展 “返乡护水源,共守家乡蓝”“三下乡” 实践,守护乡村水源。

官沟流域是杜沟村近千村民的“大水缸”,也是杜妍的童年记忆载体。近年,农药瓶乱弃、非法电鱼等现象频发,去年爷爷一句 “水咋有点怪味?” 更让她坚定护水决心。今年5月,她牵头组建5人实践团,在指导教师郑欢的协助下梳理调研方向。抵达家乡后,她凭“本村人” 身份走访,记录下3处农药残留痕迹、2处非法捕鱼渔网碎片,明确宣讲重点 —— 让村民知晓护水就是护饮用水安全。

宣讲中,杜妍摒弃专业术语,用“农药残留让水像泡了‘毒’” 等方言俗语拆解危害,还展示童年清澈河道与近年污染场景的对比图,勾起村民共鸣。针对 “不用农药虫多,用了怕污染” 的困惑,团队提前搜集农业部门解答,发放农药回收点卡片。她还邀爷爷、村支书等 “自家人” 发言增强说服力。此次共开展6场宣讲,覆盖230余人次,村民护水知晓率从32%升至91%。
为实现长效护水,杜妍在杜沟村成立“家乡护水小分队”,6名村民加入负责日常巡查监督。8月20日,团队与村支书合作钉装不锈钢宣传牌,牌上 “官沟水库水源地,禁投农药禁捕鱼” 字样及村委会电话格外醒目。当天下午,团队还为10多名孩子发放 “护水小卫士” 手册,四年级学生杜雨桐的护水提问,让杜妍看到 “未来守护者” 的希望。

此次实践探索出“学生牵头+村民参与+村委支持” 的护水模式。武汉学院表示,将持续支持此类活动,让更多学子用专业反哺家乡,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