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课部在图书馆104会议室召开2025年秋季开学大会,院部全体教职工参会。院长、主任舒先林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总结了院部上半年发展情况、部署了下半年重点工作,集中学习了国务院“国发(2025)11号”和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学科专业行动方案”等2个重要文件精神,舒先林作了《数智赋能教学科研·规划引领院部发展》的专题报告,为院部实现优势互补和效能倍增明确了发展思路、愿景目标和重点任务。

会上,院部副院长、副主任王利军首先宣布了两项好消息: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高超在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优秀奖;三个教学团队在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成功晋级复赛。随后,王利军副院长布置了本学期教学重点工作:结合智慧教室全面启用,着力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院部将成立专门教学检查工作组开展线上巡课,重点完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重大赛事院内培育机制,确保今后在各项重大赛事中成绩取得好成绩。

随后,王利军带领与会人员集中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文件精神,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内容开展专题研讨。
马院通识党总支副书记、课部副主任魏成杰首先传达了学校2025年暑期中层及以上干部学习研讨会会议精神,随后通报了本年度招生与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其中社体类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达517分,位列同类院校首位;2025届社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校第一。魏成杰还重点部署了9月13日迎新工作,将相关任务明确到人,落实到人。

舒先林尝试以AI辅助生成学习文件PPT为例,从背景与意义、总体要求、六大专项行动、实施步骤、保障措施、预期成效等方面详细解读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文件精神,与老师们亲切交流,并强调全体教职工要主动拥抱数智浪潮、认真学习数智技术、熟练运用数智工具。
最后,舒先林在专题报告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通识教育课部合署办公、融合发展的深远战略意义。舒先林指出,这一模式并非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基于共同育人目标的深度整合,体现了学校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刻理解和全面布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与通识教育的体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通过优势互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与通识课的“浸润式”影响得以深度融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面对数智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舒先林强调,要积极探索数智技术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创新应用,以科技赋能教育,提升育人实效。
在教学方面,他提出通过精准画像技术实现因材施教,利用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辅导;通过资源活化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如建设“红色资源VR体验中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与文化的魅力;通过模式创新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在科研方面,舒先林要求教职工引入AI文献检索与分析工具,提升研究效率,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社会思潮演变,为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同时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催生新的教学科研增长点。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航的交汇点上,舒先林提出了院部未来发展的核心定位、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院部将致力于成为学校立德树人与价值引领的“核心引擎”、公体教育与专才培育的“坚强堡垒”、人文科技素养融合培育的“创新高地”。比如:打造一批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政金课”、“体育金课”和“通识标杆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支娴熟运用数智化工具的高水平、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院部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实现上述目标,他提出了深化课程融合创新、强化师资队伍协同、构建智慧育人生态等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会议最后,舒先林号召全体教职工以实际行动推动院部高质量发展,共创院部美好未来。他要求全体教师要做胸怀大局的“明白人”,深刻领会学校发展战略意图,将个人工作置于学校发展全局中考量;做改革创新的“破题者”,勇于面对融合发展的挑战,积极探索数智化教学的新路径;做精耕细作的“实干家”,找准自己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的定位,自加压力责任,主动领取任务。
同时,他也对院部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做凝心聚力的“服务员”、出谋划策的“参谋长”和沟通协调的“联络人”,为院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次大会为武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通识教育课部的新学期工作明确了任务,为未来发展明晰了方向,全体教职工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团结一心,勇立时代潮头,善用数智之力,深化融合之道,为开创院部“十五五”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