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武汉学院通识教育课部先行者志愿服务队开展的为期15天暑期“三下乡”爱心托管班支教活动圆满落幕。结营仪式上,30名留守儿童用精彩展演交出了成长答卷,支教团以定制成长相册等暖心举措搭建长效陪伴桥梁,活动获湖北日报、中国教育在线网、襄阳网、长江日报等媒体报道,彰显了我校学子服务乡村教育的青春担当。

结营仪式上,成果展演化作最后一课:张萍莉、肖梦怡带领的活力操舞,跃动着蓬勃生命力;雷家祺、薛文涛、程易恒与孩子们共唱改编版《我怀念的》,“以青春追光,为孩子引航”的誓言随歌声流淌;张枫林与学生合作的武术展演,一招一式尽显坚毅成长;全体合唱《我爱你中国》的童声,载满对未来的炽热憧憬。

表彰环节,定制“结营证书”授予每个独特灵魂。当志愿者们搬出神秘礼物箱,教室沸腾了——绘画本、彩笔、文具袋承载着日常练习的期待,而那本记录15天笑脸的课堂相册,让“即使分别,也想陪你们继续生长”的心意可触可感。“老师,这是我第一次有专属相册!”捧着礼物的孩子们咧嘴欢笑,暖意漫过整个教室。“我们教知识,更被纯真治愈,”支教团员哽咽道。校长动情肯定:“你们让孩子眼里的光更亮了,这就是教育最好的成果” “心愿墙”上,“想当科学家”“盼老师再来”的便签随风轻扬。

表彰环节,每位孩子获定制“结营证书”,见证独特成长。志愿者们搬来提前备好的礼物箱,里面藏着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惊喜:有适合日常练习的绘画本、彩笔,文具袋,以及记录着15天课堂瞬间的合影相册。老师们挨个儿把礼物送到孩子手上,孩子们捧着礼物咧嘴笑,教室里的暖意又浓了几分。这些礼物里,藏着志愿者们“即使分别,也想陪你们继续生长”的心意,更让这段相遇多了份可触摸的温暖纪念。支教团成员感慨:“15天里,我们教知识,更被纯真治愈。”校长动情言:“年轻老师带来教育新可能,孩子眼里的光即最好成果。”“心愿墙”上,“想当科学家”“盼老师再来”的便签成暖注脚。活动获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关注,家长赞“教会孩子做梦”,当地教师称“见教育更多可能”。

支教团负责人孔倩倩坚定表态:“结营不是终点,而是长情陪伴的起点。”这支青春队伍已架起云端桥梁,将持续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从知识传递到梦想播种,15天的坚守印证,当青春选择成为“追光者”,便能点亮乡村振兴路上最亮的星。那星光,是孩子眼里的希望,亦是青春中国的未来。